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中国古代文学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

彭国忠

1966年出生,安徽霍邱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邮箱:guji121@aliyun.com。

研究方向

词学,唐宋文学,古代文论

讲授课程

唐代文学专题研究,宋代文学专题研究,苏轼词导读

教育经历

1983-1987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

1987-1990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1997-2000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0-1997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2000-2025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

2003-2004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中文系 任教

2011-201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

2025.8-  开云app登录入口 教授

科研与教研项目

2010  教育部规划项目 唐宋词与域外文化关系研究(结项)

20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项目 科举视域下的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结项)

20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东亚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在研)

主持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学语文

主持2020上海重点本科教改项目立项 《走向新时代的“大 学语文”课程提升与示范引领》

担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语文”负责人(2013);

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2019年登录“中国大学 慕课”

代表性学术论文

论宋代《调笑》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7期;

大晟词派质疑   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1期

《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   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2期

元祐学术与元祐词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摘录

元祐党争与元祐词坛   文学评论 2002年青年学者专号

“以诗为词”重新认识   词学第14辑 2003年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的文学批评价值   古代文论研究第21期 2003年

关于张孝祥生平和创作几个问题的考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 2004年第4期

从科场之诗(试律诗)看《文选》对唐代科举的影响  (韩)中国文化研究 2004年第2期

从一通佚书看辛弃疾绍熙四年的行实和心态  文学遗产 2005年第1期

隐括体词浅论——以宋人的创作为中心  词学第16辑

“真”:梅曾亮文学思想的核心——兼论嘉道之际桐城文论的发展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7第8期

刘将孙词学思想阐微——以《胡以实诗词序》为论  文艺理论研究 2007年第6

《试论<花间集>中<女冠子>词》  词学第18辑  

佛禅与元祐词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

李清照《词论》价值重衡    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佛禅话语  文艺理论研究 2008年第6期

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  学术研究  2008年第11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4期

黄庭坚艳情词的佛禅观照  深圳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

稼轩词与江西派诗  词学第19辑  2008年6月

稿本《西崦山人词话》(整理)  词学第21辑  2009年6月

宛敏灏先生年谱  词学第22辑

赵鼎臣生平事迹新考  文学遗产2010年2期 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8期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中国诗学批评中的“直致”论  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试论王昶词论对浙派的发展——以稿本《西崦山人词话》为论  兰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从重古轻骈到援散入骈——古文大家梅曾亮的骈文创作  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

弱势外交下的宋代使金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宋代文格与《黼藻文章百段锦》  安徽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

从《桃花扇》到《山海经》——美国石听泉教授的中国文学研究之路  文艺理论研究 2013年第5期

《乐记》:宋代词学批评的纲领  文学遗产2014年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

《唐人试律说》:纪昀的试律说学建构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5期

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论归有光的诗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柳永《望海潮》的异域接受与本土反响——以宋金时期为论  长江学术2014年第4期

试论清代列女的文学世界  北京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从纸上到石上:墓志铭的生产过程,安徽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金石录》存在的问题  历史文献研究2016

吴承恩长兴县丞任新考  文学遗产2017年1期

多重张力下的母爱合奏——论嘉道时期大型征诗题诗集《断钗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一半悼亡一半艳情:论曹楙坚的悼亡诗  苏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观剧、看戏:一个典型士大夫的非典型观剧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

中国诗歌渔妇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0.5 人大复印资料2021.1

反思与开拓:上海词学研究70年述评  彭国忠;刘泽华  文艺理论研究2020.5

曾国藩与梅曾亮文学关系新论:基于新材料的考察 学术界2020.5

梁章钜的试律诗理论    文艺研究2021.11

宛敏灏先生的词学研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2(第53辑)

体性、文体、主体:黄庭坚的词学理论  山西大学学报2022.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3

一个私密空间里的的多维文学世界 文学评论2023.2 人大复印资料2023.6

著作教材

专著:

元祐词坛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

唐宋词学阐微——文本还原与文化观照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唐宋词与域外文化关系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教材:

大学语文(本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大学语文(高职)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重要获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类(201120162025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2016

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2024

社会兼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